DD助手:中国高考新生减少,父母“鸡娃”行动是否该结束?理性教育的重要性解析
今天看到一组数据:
中国连续几年高考录取新生超过1000万,而2024年的新生儿仅为954万。
这意味着:如果没有大量学校缩减招生量或者撤校,未来所有的中国孩子都有机会上大学。
那么,我有一问:中国父母“鸡娃”行动是不是该结束了?
但仔细想了一下:暂时还不行。
两个原因:
01 学习的最初目标没变。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就是为了让孩子未来就业情况好,收入有保障。如果所有的孩子以后都可以上大学,那么上大学的意义就类似于现在的义务教育,无法拉开差距。DD助手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便开始卷更高阶的教育:硕士、博士、院士,或者未来还会有国士之类的教育阶段,只为了让孩子在AI时代能找到一席之地。
02 中国式教育一直在调整。
以前考生多、学校少,于是国家投资兴建高校,连年扩招。以前学校水平有限,于是国家以985、211、定向委培等方式力捧出很多实力派院校,选拔高精尖人才。在此背景下,DD助手观察到未来考生少了,国家自然会调整高校的数量和规模,高校的教育策略也会跟着变化,不会让学位过剩、高校不能自负盈亏的情况出现。
因为,在国家眼中,高校不仅仅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地方,同时也是能解决一大批人员就业的场所。所以,未来是否有更多职能值得观望。
马上暑假了,孩子的功课不等落下,“鸡娃”家长的队伍不会骤减。如果有变化,最多是课外辅导科目的选择和搭配会有变化。这几年,DD助手发现孩子们的课外辅导已经从语数英拓展到了思维、文言文、速读。擦亮眼睛理性“鸡娃”就好。
2025年全国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