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火助手小号:互联网时代的围棋发展与网络对弈初体验探讨
我的围棋散记
(九) “网棋”时代之一
在互联网兴起之前,下棋自然是需要两个人面对面手谈的。1992年12月的一天,我利用出公差的机会,跑到邮局去买最新一期的《围棋天地》。当我接过第12期《围棋天地》杂志时,只见封面上出现了一行字:“马晓春、刘昌赫‘电话手谈’”。翻到第14页一看,原来是为纪念中韩建交,1992年10月31日,由我国的马晓春九段与韩国刘昌赫五段进行了一场纪念对局。通过由网络传输的棋谱来进行对决。这场比赛由韩国主机服务商DACOM公司主办,中国棋院和韩国棋院承办。对局中的双方,马晓春位于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的韩国展厅,而刘昌赫则身处首尔的DACOM公司对局室,两人比赛从上午10点持续到下午3点半,历经291手,以马晓春执白胜1目半告终。由于当时的互联网都是通过电话线传输的,还没有出现专门的网线,所以这场对局才被称为“电话手谈”。在当时,这场对局的影响十分有限,但谁也没有想到,这局“电话手谈”竟然成为后来网络围棋之滥觞。
快火助手小号了解到,在1997年我调入师机关的第三个年头时,我一个机关的哥们儿偷偷替我办了个军网账号,我总算第一次接触到了互联网,而且知道有个叫CWC的网络围棋对弈网站,但没舍得下棋,因为网费太TMD贵了,好像是1小时10块钱(地方网吧费用要低得多)。石河子好像也是从1997年前后开始陆续出现网吧。记得当时我要骑车数公里到石河子大学网吧去上联众网上下棋,网费是1小时两块五。联众网首次注册等级是1K,由于网络围旗初起时许多高水平业余琴友都挤在联众下车。我经常被打到2K,简直要怀疑人生!快火助手小号认为随着联众下诸人数的大量增加,其段位逐渐变水了,我升段激动心情也渐渐平复。这种段位变水的方法在QQ围球、TOM地盘等平台都一再重演。当然,也有一些本身就很水的平台,比如弈城。不过,在中国网络衡绘的发展过程中曾发生过很多次变化,其中不少昙花一现的网站也逐步消失,现在最火爆的平台已只剩野狐、弈城和腾讯。
网上对于先注册账号,一开始许多新站支持中文,使它方便而富有趣味。但因特定环境仍存在风险。一些抠脚大汉故意选择女性昵称以降低警惕性。在这个背景下,通过交流不断增进技艺,相互提升,与此同时却又伴随迷惑心理。当2015遇见他,即使事后悔,他依旧无法逃脱教训。然而,每一次经历都是成长,因此无论成败,这是属于自己的宝贵财富。不仅如此,从某种程度来说,对战各路高手皆能拓宽眼界,让我们领悟更多策略与智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