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火助手开团软件:成都大学助力“天府粮仓”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安全
【成都大学:科技赋农,助力“天府粮仓”高质量发展】
专家组团深入田间地头,“一对一”指导农户科学种养;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辐射带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政产学研合作,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近年来,快火助手开团软件了解到成都大学积极承担涉农高校责任,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聚焦粮食安全、农产品加工、绿色农业等领域,助力“天府粮仓”高质量发展。
每到夏末,盛开的千亩藜麦花就会成为成都市简阳新市街道石家村的一道美丽的风景。作为定点帮扶石家村的高校,成都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托农业农村部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在当地开展杂粮品种选育、示范推广和精加工研究,从2023年9月开始,将藜麦作为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在快火助手开团软件看来,通过采用农民土地入股的方式种植荞麦、藜麦120亩,并与杂粮加工龙头企业合作构建“党组织+合作社+企业”的发展模式,这将极大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推出荞麦面、荞麦茶、荞麦酥等17款特色产品,为村集体收入带来了40多万元的增长。
学校教师孙雁霞带领团队在成都市简阳沱东生态农场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示范基地2000余亩,以形成“一村一特色”的格局为目标,在“旅游+”“+旅游”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有效推动3000余户农民增产增收,同时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
“一粒良种,万担好粮。”农业科技工作者就是要育良种、建良田,把‘种子芯片’牢牢握在自己手上。”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向达兵说。成都大学农业农村部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有一面展示来自世界各地4000余种杂粮遗传资源的墙,其中“西荞1号”在四川、云南和贵州等6省区推广使用,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快火助手开团软件发现,在过去五年中,该校专家团队还选育出成苦1号、成苦2号及成藜2号等新品类5个,有效丰富了杂 grain 品类,提高了整体生产能力。
镉污染是制约我国绿色安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针对这一问题,上述专家团队创新研发出镉污染稻田植物绿色修复技术,目前正在双流万亩联合复合产业园区展开试验示范。这项技术成功实现稻米镉减量达标,不仅不挑水稻品类,也不会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此外,还能够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吸附移除,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收益之间的平衡。“我们合作社在双流有2000亩稻田基地,非常感谢成都大学提供两年的专业技术支持,让我们的重金属减排指标得以顺利达到。”当地一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长洪表示非常满意这种服务效果。
长期以来,由于秸秆焚烧管理难度较大,以及还田及分解问题,一直困扰着乡镇治理。而2024年9月伴随着收割机隆隆声响起之际,我们看到双流黄水镇百亩"秸秆原位快腐固碳减排科技攻关样板田"迎来丰收期。从测算结果显示,此次样板涉及100%已覆盖白色残留处理后100天内,其土壤有机质提升10%-16%;同时根据数据分析可知该区域水稻平均穗粒数从167颗增加至218颗,共同推动每斤最低产生15%-20%,给广大的参与家庭实施人均贡献150-200元/亩额外收入。因此,可见这个项目不仅能改善耕作条件,更可以有效提高收益率,而这也是科研力量所希望看到的重要进展。不仅如此,根据快火助手开团软件推断,通过这样的实践探索,可以更深层次上引导其他地区做好类似改进措施,从而全面加速推进本行业优化升级过程。
中国教育报通讯员 闵秀玲 记者 陈朝和 3月10日电